摘要:缫丝车间资阳日报记者 蒲敏10月的乐至是红色和绿色的海洋。红色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绿色是在秋日下仍旧绿意盎然的桑叶。在这个传承着红色精神的元帅故里,一个“桑”字又赋予了她别样的魅力。餐馆中,裹着面粉整片出锅的油炸桑叶引人垂涎;在酒馆,小酌...
缫丝车间
资阳日报记者 蒲敏
10月的乐至是红色和绿色的海洋。红色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绿色是在秋日下仍旧绿意盎然的桑叶。
在这个传承着红色精神的元帅故里,一个“桑”字又赋予了她别样的魅力。餐馆中,裹着面粉整片出锅的油炸桑叶引人垂涎;在酒馆,小酌一杯绛红色的桑葚酒可保健养身;走门串户,桑叶蛋、桑叶面是不错的伴手礼;在诊所、药房,止咳清燥的桑叶茶和祛风湿、利关节的桑枝饮片,是乐至人民十分信赖的中成药……
2019年,乐至县提出打造 “中国桑都”品牌。这个川中小城,正在幽幽的桑树林间把“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誓把“桑产业”做大做强、把“桑文化”做深做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红旗”品牌
帅乡传承
乐至有着上千年的种桑养蚕历史,这里自隋唐起便有“栽桑养蚕”的记录,是为“蜀绣”提供原材料的基地。
1959年,陈毅元帅回乡视察,看到家乡蚕桑产业兴盛,便支持以“红旗”为名,在乐至县中天镇建立丝绸厂。
乐至位于沱江跟涪江的分水岭,整个县城都缺水。“缫丝需要大量用水,选在中天镇建厂就是因为阳化河从这里经过!”四川红旗丝绸公司总经理谯武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起了当年建设“红旗”品牌的故事。
“陈毅元帅曾担任外交部部长,在他的帮助下,厂子引进了5台世界顶级的缫丝机。可以说我们红旗丝厂是从建厂开始就是高配,当时乐至的缫丝技术也是全世界一流的。”上千年的原料供应传统和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让红旗丝厂一举成名。乐至的生丝产品直达上海,打通了“乐至供应——上海制造”的连接线,也造就了这座小县城当时的工业辉煌。
“我们都记得,父母经常加班。最顶峰的时候创造过2000人加班,上万盏灯齐齐点亮的壮观景象。”红旗丝绸公司丝厂厂长秦波激动地说:“在燃煤油灯的年代,红旗丝厂的光亮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高起点也带动着一代又一代红旗人不断在技术改革和设备升级等方面下足功夫。近年来,工厂引进了多批次新设备,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使年产量提高了20%,今年积极筹备的煤改气工程也已动工。未来,红旗丝厂既能实现节能环保,也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生产。
技术推广
提升种桑养蚕技能
传承红旗品牌,传承帅乡文化是每一个“红旗”人肩上的责任。带着这样的责任。近年来,公司想方设法从源头着手,不断提升种桑养蚕的技能水平,在产业集中的镇村建设园区,改良桑树,推广 “旋转簇”“小蚕共育”等先进技能。
“明年我们用旋转簇,单价更好。”在龙溪乡茧站,站长吴志忠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计,一边积极向蚕农推广旋转簇。“这个旋转簇是方格簇的升级版。结茧的时候,蚕都有个向上性,这么一转起来,茧子结出来厚薄均匀,色泽光亮,上车率高。你们一公斤卖55元,就不错了,那个东山镇方广村的养蚕能手彭卓秀,今年的茧子卖到了56.5一公斤!”
这个价格,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蚕农们仍有自己的担心:“旋转簇投入大不大嘛?”
吴志忠坚定地说:“放心,明年新技术推广起来了,公司要给大家物资补贴的。”这下,蚕农们放了心,纷纷表示,要在来年试一试。
送桑剪、补贴物资投入、优质蚕茧分红、办理蚕农卡……四川省红旗丝绸公司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坚定着大家养蚕致富的信心。
“工农”结合
体验式旅游即将解锁
在东山镇方广村,养蚕能手彭卓秀,等来了一年最清闲的时刻。她走到桑树地里看着油光厚实的桑叶,颇为惋惜地说:“都还有桑叶长得这么好,如果再能多养两季就对了。”
从一年两季蚕到一年五季蚕,蚕农们还期待着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作为该村“小蚕共育”的领头人,彭卓秀每一季大约能比其他蚕农多挣5000元以上。“我把小蚕集中在一起,养到一定程度再交给其他蚕农,这样成活率更高。”
彭卓秀还希望自己能在村里带两个徒弟:“技术学好了,自然就多了挣钱的渠道。”方广村第一书记陈伟也告诉记者:“在广西,因为气候条件好,每年能养十余季蚕。明年,我们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规模化养殖开拓更大空间。”
如今,方广村1200亩土地,有800亩都种上了桑树。1300平方米的蚕房也正在建设中。村委会外,传来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叉叉裤,叉萝卜,狗来了,爬桑树……”
虽然已经过了养蚕的季节,但是桑树下还有欢跑的鸡;桑树上泛着绿光的冬桑叶还等待着制成茶叶;即将进入修桑季,被剪下来的桑枝还能制成中药饮片;各类与桑有关的美食、伴手礼即将登上2020年的春节市场。
来年,乐至还将“解锁”与桑有关的体验式旅游。一方面,让游客能近距离进行“蚕桑农事”体验;另一方面,四川红旗丝绸公司也在积极筹备,将老厂房打造成工业旅游目的地,让泛着柔光的“生丝”绢绣在乐至历史发展的卷轴中,擦亮“红旗品牌”,勇创“中国桑都”。